吃中药不可“众人一方”,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近期受某些地区的禽流感防治方案影响,板蓝根一药又成为了热点,因其经常在流感防治方面被提及,板蓝根甚至被调侃为“神药”。对此,医生指出,板蓝根也好,其他中药也好,其使用均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药物对症才会有效,切不可“众人一方”。
吃中药需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中药应用基于中医理论基础,讲究“辨证论治”,即综合患者所处的环境及患者自身的体质、症状表现、病程进展等,分析用药,提倡一人一方。即使是同一种疾病,患者的体质不同、病情进展不同,用药也不同;而且患者所处的环境对用药也有影响。以流感为例,春夏秋冬四季的流感表现不尽相同,用药也有区别;此外,这个季节南方湿重,故用药时需兼顾化湿,而北方气候干燥,治疗需侧重解毒、散风,南方的方子拿来用显然不合适。
由于流感多为病毒致病,而有些中药制剂的确有抗病毒的效果,这可能成为一些朋友认为“板蓝根万能”的原因。但是,一方面板蓝根防治禽流感未经实践证明,另一方面从中医药角度来看,板蓝根药性偏凉,侧重泻火,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使用,所以板蓝根并不是万能的,其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因人而异,不要盲目服用。
“去火”时 注意护脾胃
以板蓝根为代表,还有像双黄连、清开灵、银翘片、牛黄解毒丸等,这一类的中药,在家庭药箱里很常见,常被大家用于“去火”或感冒时清热。田金悦主任表示,这一类的药物属于清热解毒药,适用于发烧或嗓子疼、扁桃体红肿等属于实火的情况,而手足心热等属于虚火的情况时则不宜使用。
清热解毒药物一般药性偏寒凉,故脾胃虚寒如一吃凉的就不舒服、拉肚子等,不太适合服用,如果要使用最好同时配合养护脾胃的药物,如健脾丸、香砂养胃等。
中药讲究“食远服”
服用中成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故服药时不要同时食用凉性或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饮食。对于服药时间,中药讲究“食远服”,即远离吃饭时间,如脾胃较弱,可在饭后两小时服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较好的,则可在饭前一小时服药。另外,中成药也是药物,也有药物有效期,故平时最好将药物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并经常检查,若药物已超过有效期则不要再服用。
家中常备中药 你用对了吗
感冒药: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种类较多,其中以清热解毒作用的较多,如双黄连、清开灵、银翘片、板蓝根等,适用于发烧症状,服用时需注意养护脾胃。其中感冒清热颗粒相对来说较温和一些,适用于外受风寒、体内有热的“寒包火”之人;小柴胡颗粒侧重于疏风清热;荆防败毒散适用于体虚感冒;桑菊饮药性偏温和,侧重祛热散风。
止咳化痰药:这一类药物又分止咳和化痰两类。若干咳少痰可使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或急支糖浆,其中前者药性偏凉易伤胃,后者多用于镇咳。若痰多则可选用橘红丸、甘草片等化痰。若嗓子不疼,不建议长期使用金嗓子、西瓜霜等含片,以免寒凉伤胃,若无明显症状,平时注意多喝水就可以了。
健脾消食药:山楂丸、鸡内金、健胃消食片等可助消化,用于食滞胃胀,其中健胃消食片、鸡内金等药性较为平和,可用于小儿食积。健脾胃的药物中,健脾丸用于有便溏症状者,香砂养胃丸则用于胃寒者。
通便药: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药力较缓,适用于老年人;芦荟胶囊泻火通便,用于便干。另外,有的朋友经常用番泻叶泡水喝通便,田主任提醒长期用番泻叶会对肝肾造成损伤,不可长期饮用。
儿科药:保婴丹、七珍丹等药在妈妈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这些药物多侧重于消食清火,孩子不适时最好看过医生,查明病因再对症应用,切不可随便使用。另外,婴幼儿体质“稚阴稚阳”,许多病多是捂出来或撑出来的,故家长平时应注意随温度变化给孩子适时增减衣物,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保持充足水分,避免发热或积食。
补益养生药:近年六味地黄丸应用较多,不过六味地黄丸也不是万能的,它适用于肝肾阴虚之人,可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晕目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表现。补中益气丸适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寒;生脉饮适用于心气阴虚,可见血压过低、无力等表现;复方阿胶浆养血,适用于血虚、贫血,不过其中阿胶偏滋腻,人参偏热,故血虚改善后不要再过多服用;玉屏风散适用于体虚感冒或过敏体质之人,不过患感冒后不可再吃,以免上火。此外,有朋友会自己用药材泡制药酒,但这些药酒如人参酒等多为补的作用,故不建议高血压或患基础疾病的人饮用。
医生提醒,“是药三分毒”,再常见的药物也不要自作主张或长期使用,如身体不适,最好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治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