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创始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孙梦麟女士说,自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的行为举止。由于沟通困难,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有自伤或暴力倾向等,对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孙梦麟介绍,自闭症一般在生后或婴儿早期即有症状,但家长却常不能及时发现而及时就诊。0到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可惜的是,一些家长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在自闭症儿童干预方面常常容易出现五大误区:
1、不接受事实。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不详,因此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医治。因为说不清病因,许多儿童家长不承认自己孩子的病情,认为训练一下就会好,所以对公众隐瞒病情,讳莫如深。
2、有病乱投医。由于对孤独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社会上以敛财为目的所谓治疗机构五花八门,方法也千奇百怪,家长就道听途说,带着孩子到处奔走,一个机构不行再换一个机构,一个方法无效再换一个方法试,结果耽误了儿童的最佳训练期。
3、急于求成。自闭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教育康复是一个特别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一些家长完全依赖机构,把孩子放在这里不管,甚至要求训练机构三个月就能治好孩子的病。
4、半途而废。有些家长自己训练孩子,由于知识欠缺、时间难以保障,效果甚微。也有根据“一对一”请家教的,孩子“进步”很快,认了字,语言也丰富了。谁知一送学校,马上被退回:孩子不和任何人交流。孩子只听从家教老师一个人的指定,换了人就不行。只运用条件反射原理而不注重孩子能力以及塑造出来的行为或技能,会因长时间没有得到强化而逐渐退化。
5、放弃治疗训练。孩子教育康复的费用全部由家长来承担,一般情况下一个孩子的康复费用每年都要几万元。许多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家庭,因为无力支付昂贵的教育费用,不得不放弃孩子教育康复的机会。孩子留在家中需要有专人照顾,使父母无法外出挣钱,导致本来贫困的家庭更加贫困。原本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因为孩子教育康复长久开支也变得贫困,造成家庭贫困的恶性循环。
孙梦麟建议,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生存状况,自闭症儿童家长一定要走出“误区”,树立长期干预思想,以科学的方法,改善孩子的生存状态,提高孩子的生存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