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拔丝红薯、炒过油肉,纫针、缝衣服,根据颜色和款式搭配衣着……这些生活本领大多数健全孩子都不会,可市盲童学校的许多孩子却会,这完全得益于该校的家政课。盲校的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教会盲童这些高精尖的本领?近日,记者走进市盲童学校,探访了孩子们的家政课堂。 先摸后闻再尝尝
9月9日上午10时15分,家政老师任丽琴提着一只大袋子走进五年级教室。
坐在第一排的盲童玲玲闻闻,一股奇怪的气味冲进鼻子,她好奇地把耳朵侧向老师专注聆听。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上家政课了。”说后,任老师打开大袋子,里面是盐、花椒、鸡精等各色调味品。
“老师带来很多东西,我们要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她捏起花椒,逐个喂给孩子们,让他们品尝是什么。很快,孩子们大笑起来。“好麻,是花椒!”
“对了,花椒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很麻,所以当我们牙疼时,可以咬一粒花椒缓解疼痛。”接着,任老师将鸡精和味精倒在手掌上,让孩子们用手触摸,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闻闻“十三香”,摸摸小米椒……在这样的闻、摸、尝中,孩子们认识了十几种调味品,并且懂得了如何区分它们。 烹饪功夫不简单
“谁摸过菜刀?”听到这样的问话,盲童们鸦雀无声。菜刀,对盲童而言,不仅陌生,还意味着危险。但任丽琴告诉孩子们:“菜刀虽有危险,但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它就是个做饭工具。来,我们先用纸叠一把菜刀。”
比着桌沿,孩子们用盲文纸叠出了“菜刀”。“现在摸摸最细的地方,是刀把,顺着刀把往前摸,是刀背。最下面的位置是刀刃,也就是最锋利的地方,要用这个部位来切菜。”任丽琴拉着孩子们的手,依次摸过“刀把”、“刀背”和“刀刃”。
认识了“菜刀”后,孩子们将纸板当菜,模拟切菜。“切的时候,右手持刀,左手3个指头微曲,顶着刀面。”看到孩子们不是把刀提得太高,就是怯生生地不敢下手,老师说:“切菜时,右手不能抬太高,否则会切到手;但也不能太低,切不断菜。”
对盲童而言,烹饪课最重要的是安全。所以,这整整一节课,任丽琴都在教孩子们去认识菜刀。等孩子们都熟悉了纸菜刀,才能用真刀。
学会了使用菜刀,烹饪课的大门就此打开。随后,盲童们还将学习洗菜、切菜、判断油温……
在市盲校,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菜。除炒土豆丝、过油肉等家常菜,孩子们还会做焖面、西红柿面、饺子、烙饼。由于事先的练习工作扎实,十几年来,任丽琴的家政课上从未发生过安全事件。 灵巧舌头能纫针
左手捏针,右手拿线。将针眼放入嘴巴,舌头和上唇调整针眼位置;再将线头捋直放在舌头上。舌头与上嘴唇一番“悄悄话”后,线头已纫入针眼。短短40秒钟,4支银针里分别穿好了棉线。七年级学生雯雯的纫针表演,看起来仿佛是“特异功能”。但在盲校,纫针是孩子们的必备技能。
细长尖利的缝衣针对盲童也很陌生。初用手“看”针,盲童牛牛紧张兴奋。“用手摸针,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有针眼,细的就是针尖。”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牛牛小心翼翼地用手顺着针身摸索。由于心急摸得快,牛牛左手不小心被扎了一下。任丽琴告诉孩子们,会扎手的一头就是针尖,用针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任丽琴把针眼放入一个女孩子的嘴里,让她用舌头体会针眼横放和竖放的区别。再将线放在舌头上,感受棉线经过津液润泽,缓缓移动的触感。没有眼睛的帮助,盲童的触觉非常灵敏。他们很快找到了针和线的微妙感觉。找准针眼,用上唇与舌头配合,尝试让线头进入针眼。这样的练习需重复上百次,才可能成功。孩子们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终于有个女孩子在临下课时,将线头纫入了针眼。
用舌头纫针是任丽琴自己探索出来的办法。刚开始,由于舌头“不听指挥”,任丽琴屡试屡败。但她不肯认输,坐在桌前练习,躺在床上也练习。练了一周后,她终于能闭着眼用舌头纫针了,一个月后,她已能很熟练地纫针。练习时的体验都成为任丽琴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 摸出来的“着装经”
六年级女生素素是个爱美的女生,她很会搭配衣服。她还喜欢穿雅致的休闲服饰,搭配自己用珠子亲手串成的项链。
在盲校,很多女生都熟悉穿衣的各种法则。譬如,夏天尽量避免穿黑色系服装,男生可多选择蓝色、黄色服装,女生尽量选用白色、粉色;穿较肥的裤子时,可以搭配收腰的上衣;一身衣服搭配时,颜色不超过3种……看不到颜色的盲童,生活里同样有五颜六色。他们是怎样实现搭配的?
见到任丽琴老师时,她穿一件中式风格的素色收腰上衣,下面搭浅色长裤,看起来清爽秀美。美丽的任老师是女生们的偶像,她的穿衣和审美风格都对孩子们起到积极的影响。她说,盲童虽看不见世界,但世界能看到他们。身体有残疾,也许会招来别人怪异或鄙视的眼神,但绝不能因为穿着邋遢而让人轻视。所以,她教孩子们了解颜色搭配常识,并在父母帮助下,熟悉自己每件衣服的质地和颜色。活在黑暗中的孩子们,开始进入色彩世界。孩子们能在父母陪同下,有目的地选购衣服,并进行搭配。任老师还教孩子们抚摸自己的脸,来了解脸型,并确定发型。
此外,由于盲残,在一些盲童凌乱的衣柜里,食品和鞋袜混在一起,经过任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会了分类放置,衣柜里变得整齐有序。 老师辛勤的探索
对盲童而言,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市盲童学校便将家政课作为五、六年级孩子的传统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厨房等相关设施。这些常人看起来并不难的课程,但要教会盲童,却需要付出更多爱心、耐心及智慧。
在担任家政课老师前,任丽琴是学校的美术老师。2004年,由于上一任家政老师退休,任丽琴成为新的家政老师。家政课没有课本参照,没有前辈指点,任丽琴常常“趴”在网上学习,买来书籍“充电”,还四处拜师学艺。
为了解盲童的世界,任丽琴常常闭着眼睛摸索,尝试以盲童的角度去感知世界。
拿烹饪课来说,炒菜的第一步是开电磁灶。为熟悉每个功能键的位置,刚开始,任丽琴使用手指丈量的方式,并逐一记准每个功能键。但她发现,由于自己常常做饭,熟悉功能键,但孩子们很难把握精准的位置了。后来,任丽琴干脆将写有盲文的纸贴在每个键上,这样一来,孩子们一摸,便知道每个键的准确方位。为教孩子们学会判断炒菜时的油温,任丽琴用手背放在锅的上方去感受。有一次,她闭着眼睛在厨房里放好油锅,却因油锅里有水,油溅到她手上被烫伤。虽被烫了,任丽琴却很高兴,自己的失败体验能给孩子们必要的提醒。
经过十几年探索,任丽琴已总结出一套非常独特的教学方式,目前她已在筹划编写家政课本,为以后的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改变盲童的生活
9月7日是盲校开学第一天。孩子们“见”到任老师,纷纷汇报自己假期的成果。六年级的祥祥喜欢做饭,还整理了一套有30多道菜的“盲人菜谱”。而以前,祥祥的父母很少让他进厨房,更不允许他摸菜刀。
祥祥并非个例。任老师说,孩子们虽被家长们保护得很好,避免了受伤害,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孩子们只能“寄生”于家人。在家政课上,老师让孩子们增加了各种真实的体验。孩子们对服装和发型有了深入了解后,开始自信地走出家门,在父母陪同下选购衣物。在任丽琴的办公桌上,珠子串起的项链、用废旧名片做成的笔筒、用废纸做成的天鹅、丝带编织的中国结……个个精致。任丽琴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还会扎染、打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