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媒体新闻
威远楼脱漆老化将闭楼修缮 明年元旦重新开放
来源:张素萍 编辑:admin 日期:2011/7/25 14:28:26

        脱漆老化威远楼将闭楼修缮 8月10日“威远楼之夏”活动结束后,启动修缮工程预计明年

元旦重新开放,添“九龙腾飞”墙等新景观

        因年久沧桑又加风雨侵蚀,市区威远楼伤痕累累,略显“老态龙钟”。记者昨日从威远楼

管理处办公室获悉,为重现光彩,威远楼将在今年“威远楼之夏”结束后(即8月10日起)闭

楼修缮。修缮工程预计将持续近半年,届时威远楼将停止一切活动。

        □早报记者 张素萍/文 林志安/图

        为何需要大整修 脱漆虫蛀 时隔十年威远楼重修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中山北路的威远楼。二楼原本涂有红漆的柱子已经斑驳不堪,远

远望去白花花的一片,星星点点的红漆挂在上面。长期风吹日晒,威远楼看上去“老态毕现”

        “风吹雨打,又加上闽南一带台风天较多,威远楼脱漆严重,色泽陈旧。此外,老房子、

古建筑易遭白蚂蚁蛀蚀。”威远楼管理处办公室吴主任介绍说。

        据介绍,第22届“威远楼之夏”将于今年7月26日启动并于8月9日结束,在此期间,每晚7

时30分,泉州各种好戏将在威远楼下轮番上演。“威远楼之夏”结束后,即8月10日起,修缮

工程将启动,届时脱漆虫蛀等问题将得以解决。“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重修后,对威远楼进行

第二次大型维护。”吴主任称,因风雨侵蚀、汽车尾气等外界因素影响,文物古迹一般必须十

年整修一次,此次距上一次修缮恰好时隔十余年。

        修缮资金哪里来 心系家乡 华侨陈守仁慷慨解囊

        众所周知,重修文物古迹需要大笔资金,那么威远楼的修缮资金源于何处?

        吴主任介绍说,爱国爱乡华侨陈守仁博士将捐资修缮。据介绍,陈守仁出生于泉州浮桥,

虽然漂泊海外多年,陈守仁却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咱厝人”,为家乡造桥铺路,建幼儿园、

敬老院、科技楼等,造福家乡的父老乡亲。

        “新中国成立前,陈守仁曾就读于泉州一中,年轻时他常经过威远楼。”有一次,陈守仁

回家乡时路过威远楼,这座颇显老旧的名楼引起他的关注。“他说,这是故乡的名楼,现在却

这么陈旧,修缮的事情由他来决定!”吴主任透露说。
    重修带来啥变化 明年元旦 可去看“九龙腾飞”墙

        维修期间,虽然威远楼广场仍可活动,但考虑到安全因素,威远楼管理处决定将闭楼并停

止一切活动。

        此外,除了修缮工程外,威远楼还将增设新景观。“明年是农历龙年,我们打算在威远楼

建一面雕刻有‘九龙腾飞’的景观墙,象征泉州的腾飞,也增加看点,让人不再认为威远楼只

有一座城楼。”吴主任说,威远楼是泉州的景点窗口,增设景观墙也可增加旅游看点。

        初步预测,工程将持续近半年时间。“在明年元旦前重新开放,以崭新的形象迎接新年!

”吴主任说。

        ■相关链接

        威远楼:昔日“更鼓楼” 今朝文化窗口

        作为泉州市区中山路的主要标志和符号,威远楼是许多老泉州人不可抹去的记忆。

        威远楼相传为五代时期王审知所创建。泉州刺史席相曾加以扩建,并请泉州著名文学家欧

阳詹作《北楼记》。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泉州太守王十朋又重修,并撰《重修北楼

记》。王十朋将北楼与武昌南楼(黄鹤楼)并称为“天下名楼”。因它位于刺桐古城的北边,

当时称为“北楼”。当时作为谯楼,有一定的军事意义,为当时刺桐古城北边的最高建筑。元

代重修谯楼时,命名为“威远楼”。在《晋江县志》里有如下文字记载:“威远楼在双门前北

……元朝至正元年(1349年)更名为威远楼,为当时郡主孙文英重修。”清末民初,谯楼又因

年久失修,逐渐倒塌,北洋军阀孔昭同驻镇泉州时重修谯楼,当时是作为登高望远的城楼,后

又作为治安巡逻和报时用的“更鼓楼”。

        1958年,泉州市政府接受文化部文物局建议,决定拨款全面修复古泉州城谯楼。1968年下

半年,泉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谯楼被拆毁并夷为平地。上世纪80年代初,有识之士提倡重建

威远楼,华侨纷纷捐资,城楼于1989年建成。至此,有1200余年历史的谯楼,历经巨变,得以

重建。重建后的谯楼,比原址后退、增高,更显得挺拔、雄伟。威远楼现已成为一个文化交流

的窗口和纽带,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的艺术家在威远楼搞各种艺术作品展。